安全期自测| 排卵期自测| 预产期计算深圳妈群232881772、210295957(满)
新来的妈妈报到帖:)合作、广告,请联系QQ872066119
查看: 9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宝宝上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复制链接]

Rank: 4

积分
277
帖子
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14:00: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家长本想让宝宝和小伙伴一起开开心心地玩,可是宝宝却不愿加入到玩耍着的小朋友们中间去,只想自己在旁边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玩,或者是只粘着爸妈玩,令爸妈感到很无奈;有些宝宝被老师反映他在学校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谈,还有点喜欢打小报告,比如某某小朋友掉饭粒了什么的,怎么办呀?

原因解析

1.气质使然or一次创伤

先天胆小、谨慎、性格内向的宝宝会自觉表现出控制、抑制自己的行为,他在与人交往时容易退缩。这点气质决定,实在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但是如果是一段时间对自己不够自信、经常说“我不会”或“我不行”的宝宝也可能会不合群,这二者注意区分。

2.父母阴影or亲子关系不良

如果爸爸妈妈自己比较内向退缩,不爱与人交往,不会与人沟通交流,宝宝“学而时习之”就是人之常情了。当然,如果你对宝宝过度保护或者撒手不管,造成宝宝的依恋或者安全感极度缺乏,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宝宝会比较紧张而出现交友退缩现象,所以宝宝不合群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3、老师不理or难觅知音

那些被老师忽视、冷漠的宝宝,经常处于压抑、孤独中,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在集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集体归属感,对老师、同伴及他人失去兴趣,社会交往行为就会变得退缩。小伙伴是宝宝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一个有好朋友的宝宝会在交往中学会与朋友交流,社会交往能力越来越强,朋友会越来越多,走到哪里都不会害怕。而一个没有朋友或者总是在同伴交往中受欺负的宝宝则会越来越封闭和退缩。

教养方法

1:为宝宝酿造自信

对于害羞、内向的宝宝,多鼓励他,允许他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与周围不同年龄人的接触、交往。如见到邻居家的奶奶、爷爷主动打招呼,看到邻居家的小姐姐在骑车,鼓励宝宝也去试试。对宝宝要尊重,关爱而不溺爱;多鼓励和表扬,但不过分夸耀。参与宝宝的成长过程,和宝宝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对宝宝提出具体的合理的要求,要积极满足并加强指导,帮助宝宝实现目标,增强他的自信心。

2、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结交朋友。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 此尊重,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家长要纠正他们的行为,慢慢地孩子就会融入集体之中。

3:机会加技巧培养“外交家”

婴儿期的宝宝就已经会主动与其他宝宝交流,他会盯着对方看、朝对方微笑并“咿咿呀呀”地说话,吸引对方注意。一岁左右,宝宝就出现同伴交往行为,如微笑、打手势、彼此互相模仿对方的行为等。这些都是最初积极的同伴交往行为,对后来的社会交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多带宝宝走出家门,给宝宝创造多与小朋友见面、交往的机会,扩大宝宝的人际交往圈,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

帮助宝宝选择合适的小伙伴。经常带宝宝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引导宝宝与人交往,使宝宝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4:老师作用不可小瞧

年龄越小的宝宝,老师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如果宝宝已经上了幼儿园,那就要注意观察宝宝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良性的、积极的。

一旦发现宝宝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幼儿园,就要积极地与老师沟通交流,使老师多注意宝宝,鼓励宝宝,并指导宝宝的社会交往行为,增强宝宝的自信心。这样,宝宝才会越来越喜欢老师,越来越喜欢幼儿园,变得不再退缩了。

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可是,现在有些独生子女性格孤僻、任性,喜欢独来独往,心目中只有自己,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与人合作,也很难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

5、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如果宝宝从小就看到家人和睦相处,父母关心孩子,子女照顾长辈,彼此互相关心,他自然而然就会学会和睦相处。在这种气氛中,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与人平等相处,对邻居和客人热情、谦虚、礼貌,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不随意训斥打骂,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成长。

6、让宝宝多参加集体活动。宝宝多参加集体活动,就能增加他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他学习与人平等相处,客观上有助于克服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独来独往的缺点。家长不能因为怕宝宝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一味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他人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却使孩子丢掉了在群体生活中锻炼的机会。

对于性格特别孤僻的孩子,可以用行为疗法矫治,这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行为疗法的具体运用应:

1、强化接受邀请的行为。不合群的孩子往往不大喜欢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偶尔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即使是很勉强的,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由接受邀请变为主动要求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时,要给予强化。这样做可使不合群的孩子逐渐向合群的方向转化。

2、强化邀请别人的行为。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他欢迎主动上门来玩的小朋友,并为孩子们提供交往的环境、游戏的场所和感兴趣的玩具。家长一定要不厌其烦地、热情地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接触别的孩子。这种邀请别人的行为,一定要反复强化才会巩固。

总之,要使孩子由不合群到合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人是社会性动物,如果宝宝不合群,那必然会给他将来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家长要行动起来,帮助宝宝融入群体生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使用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妈妈网 - 妈妈论坛 - 妈妈说 - 儿歌 - 动画片
© 2007-2012 MAMACN.COM 深圳妈妈网版权所有 技术Discuz! 粤ICP备08026690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