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3-4-6
 - 最后登录
 - 2013-4-10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9
 - 精华
 - 0
 - 帖子
 - 6
  
 
 
 
  
- 积分
 - 9
 - 帖子
 - 6
  
 | 
1.金银花茶  
原料:金银花5g、绿茶3g。  
用法:将金银花和绿茶置于茶杯中,用1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饮用,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抗菌。  
用途:外感发热;慢性肠炎;肺炎;扁桃体炎;肾炎;夏季热盛时饮用。  
来源:传统药茶方。  
2.金银花清利茶  
原料:金银花15g、白糖10g。  
用法:饮用时加入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  
功能:清热止痢。  
用途:赤白痢、大便中挟脓血。  
来源:《惠直堂经验方》。  
3.金芪花茶  
原料:黄芪5g、金银花3g、茉莉hua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益气托毒解毒。  
用途:疮疡肿毒的疮口久不愈合;慢性肾炎;慢性肝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4.金银菊茶  
原料:金银花5g、菊花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分二、三次饮用。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慢性肝炎;眼部炎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5.金天茶  
原料:金银花5g、天花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途:肝经热盛口苦咽干、黄疸。  
来源:传统药茶方。  
6.金银甘茶  
原料:金银花5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  
功能:清热凉血,调和胃气。  
用途:疮疡;热病;咽喉肿痛;肺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7.金翘茶  
原料:金银花5g、连翘3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  
功能:清热透邪。  
用途:外感发热;炎症;疮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8.银归茶  
原料:金银花5g、菊花3g、绿茶5g。  
用法:将金银花、菊花置于锅内,用250ml水煎煮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用途:痈疽肿毒。  
来源:《洞天奥旨》。  
9.金花茶  
原料:金银花10g、茉莉hua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外感发热;肠炎;痢疾;麻疹;腮腺炎;外伤感染。可预防中暑、风热感冒。  
来源:《滇南本草》。  
10.连翘玉茶  
原料:连翘10g、玉竹3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节;抗菌。  
用途:外感热病;斑疹;疮疡;炎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11.翘风茶  
原料:连翘5g、防风3g、栀子3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可冲泡二、三次饮用。  
功能:清热疏风。  
用途:一切外感热病。  
来源:《类证活人书》。  
12.连翘茶  
原料:连翘20g、绿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沸后5分钟泡茶即可,频频饮至味淡为止。也可直接用200ml开水冲泡饮用。  
功能:解毒散结。  
用途:赤游癍毒;急性肾炎;紫癜。  
来源:《玉樵医令》。  
13.翘英茶  
原料:连翘5g、蒲公英3g、川贝母3g、茉莉hua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前三味药至沸后5分钟即可泡茶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用途:乳痈乳核等乳房疾病。  
来源:《玉樵医令》。  
14.翘瞿茶  
原料:连翘5g、瞿麦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毒消瘀。  
用途:瘰疬结核不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  
15.翘柏茶  
原料:连翘5g、黄柏1g、甘草3g、绿茶3g。  
用法:将连翘、黄柏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甘草、绿茶5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消火。  
用途:口舌生疮、口腔溃烂肿痛。  
来源:《玉樵医令》。  
16.黄芩茶  
原料:黄芩6g、绿茶3g。  
用法:将黄芩用20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燥湿,解毒;抗炎抗变态反应,降压、利尿,利胆解痉,镇静。  
用途:热病烦躁;湿热泻痢、黄疸;热淋;目赤肿痛;痈肿疔疮;肺炎;肝炎;肾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17.芩竹茶  
原料:黄芩5g、竹叶5片、人参3g。  
用法:加适量白糖,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除烦。  
用途:小儿心热夜啼惊啼。  
来源:《圣济总录》。  
18.芩葶茶  
原料:黄芩5g、葶苈子3g、绿茶3g。  
用法:将黄芩、葶苈子用250ml水煎开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祛痰。  
用途:支气管炎;肺热咳嗽、痰黄稠。  
来源:传统药茶方。  
19.芩芍茶  
原料:黄芩5g、芍药3g、甘草3g、大枣2枚、茉莉hua茶3g。  
用法:将黄芩、芍药、大枣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甘草、茉莉hua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止痢。  
用途:腹痛、下痢。  
来源:《伤寒论》。  
20.黄芩清畅茶  
原料:黄芩20g、绿茶5g。  
用法:黄芩水煎沸后,冲泡绿茶,日服三次,也可用200ml开水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止淋。  
用途:热淋、小便赤热灼痛;妇女血崩。  
来源:《千金翼方》。  
21.芩芷茶  
原料:黄芩5g、白芷5g、茉莉hua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疏风。  
用途:风热所致眉眶痛;头痛。  
来源:《丹溪心法》。  
22.芩冬茶  
原料:黄芩5g、麦门冬茶3g、绿茶3g。  
用法:加适量蜂蜜,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产后伤阴津口渴不止。  
来源:《杨氏家藏方》。  
23.黄连茶  
原料:黄连0.5g、绿茶5g、白糖1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火解毒,燥湿,杀虫;抗菌。  
用途:热病心烦、发烧;菌痢;咽喉肿痛;目赤;口腔溃烂。  
来源:传统药茶方。  
24.连甘茶  
原料:黄连0.5g、甘草5g、朱砂2g、绿茶3g。  
用法:将黄连、朱砂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甘草和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心除烦。  
用途:心烦、心热;热病呕吐。  
来源:《仁斋直指方》。  
25.连心茶  
原料:黄连0.5g、肉桂心3g、茉莉hua茶3g。  
用法:加适量白糖或蜂蜜,用200g开水冲泡,冲饮至味淡。  
功能:交通心肾。  
用途:心肾不交怔忡无眠。  
来源:《四科简效方》。  
26.连夏茶  
原料:黄连0.3g、半夏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止呕。  
用途:热病呕吐、小儿胃热吐乳。  
来源:传统药茶方。  
27.连梅茶  
原料:黄连0.5g、乌梅2枚、绿茶3g。  
用法:黄连、乌梅二药共煎汤,以汤泡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清热除烦止痢。  
用途:心火热盛、心烦不寐、口舌生疮;痔疮;湿热泻痢;急慢性炎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28.连知茶  
原料:黄连0.5g、知母3g、绿茶3g。  
用法:将黄连、知母用200ml水煎开后,冲泡绿茶即可。可加适量冰糖。  
功能:清热除湿,养阴降火。  
用途:阴虚火旺所致低热、盗汗、咳血、遗精;甲亢;肾炎;糖尿病;尿血等。  
来源:传统药茶方。  
29.黄柏茶  
原料:黄柏0.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解毒;抗菌,降压。  
用途:热痢、泄泻;黄疸;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30.赤柏茶  
原料:赤芍3g、黄柏0.5g、绿茶3g。  
用法:将赤芍、黄柏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止痢。  
用途:小儿热痢下血。  
来源:《阎氏小儿方论》。  
31.苍柏茶  
原料:苍术3g、黄柏0.5g、绿茶3g。  
用法:将苍术、黄柏用250ml水煎煮沸后泡茶。也可直接冲泡,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除湿。  
用途:湿热所致关节疼痛;菌痢;肝炎。  
来源:《丹溪心法》。  
32.知柏茶  
原料:知母3g、黄柏0.5g、茉莉hua茶3g。  
用法:将知母、黄柏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茉莉hua茶5~10分钟即可。可分数次饮。  
功能:清热除湿、养阴降火。  
用途:痢疾;遗精;赤白带下。  
来源:传统药茶方。  
33.柏砂茶  
原料:黄柏0.5g、砂仁3g、甘草3g、红茶3g、白糖适量。  
用法:将黄柏、砂仁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甘草、白糖、红茶5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除湿,和中养胃。  
用途:心烦、盗汗;脾胃不适、泛酸、呕吐;慢性肠炎;胃炎。  
来源:《奇效良方》。  
34.大黄茶  
原料:大黄1g、红茶5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抗菌,抗肿瘤。  
用途:实热便秘;痢疾初起;痈疡肿毒;阳黄;水肿;淋浊;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胆囊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35.大芍茶  
原料:大黄1g、白芍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火缓急止痛。  
用途:里热盛腹痛、泄痢;大小便不通。  
来源:《千金方》。  
36.大黄牡丹茶  
原料:大黄1g、牡丹皮3g、桃仁3g、茉莉hua茶3g、白糖适量。  
用法:将大黄、牡丹皮、桃仁用300ml水煎沸5分钟后,冲泡茶、糖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热解毒,消痈排脓。  
用途:肠痈;少腹肿痞。  
来源:《金匮要略》。  
37.大黄生地茶  
原料:大黄1g、生地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生津。  
用途:虚劳呕吐;热病津伤口烦渴。  
来源:《千金方》。  
38.大黄枳芍茶  
原料:大黄1g、枳壳1g、白芍1g、栀子1g、黄芩1g、绿茶6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大黄、枳壳、白芍、栀子、黄芩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泻火理气止痛。  
用途:目赤热肿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腹痛便秘。  
来源:《圣济总录》。  
39.黄石茶  
原料:大黄1g、石膏3g、绿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透邪除烦。  
用途:外感热病;流感;小儿痄腮肿痛;咽喉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40.大甘茶  
原料:大黄1g、甘草5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泄胃热,和中健胃。  
用途:胃热呕吐;急性肾功衰。  
来源:传统药茶方。  
41.大芷茶  
原料:大黄1g、白芷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胃除积,消肿止痛。  
用途:头面、背部疮疡肿毒;便秘;头热昏痛;眉棱骨痛;鼻渊。  
来源:传统药茶方。  
42.大青叶茶  
原料:大青叶5g、茉莉hua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菌。  
用途:热病烦渴;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黄疸;口疮;痈疸肿毒;肺炎;急性肠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43.大青甘茶  
原料:大青叶5g、甘草3g、淡豆豉3g、茉莉hua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透邪除烦。  
用途:热病发斑疹;心烦口渴。  
来源:《补缺肘后方》。  
44.大青菌茶  
原料:大青叶5g、茵陈3g、秦艽3g、天花粉3g、绿茶6g。  
用法:将大青叶、茵陈、秦艽、天花粉用350ml水煎煮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除湿。  
用途:黄疸、急性传染性肝炎。  
来源:《方脉正宗》。  
45.大青地茶  
原料:大青叶5g、生地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热病口渴、发烧;小便尿血。  
来源:《泉州本草》。  
46.大青升茶  
原料:大青叶5g、生地3g、升麻3g、大黄0.5g、绿茶6g。  
用法:将绿茶置于杯中,可添加适量白糖,用大青叶、生地、升麻、大黄的煎汤300冲泡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用途:咽喉肿痛;唇肿舌烂、口腔粘膜溃疡;口干面热。  
来源:《圣济总录》。  
47.大青芙蓉茶  
原料:大青叶5g、木芙蓉叶5g、蒲公英5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每日饮二、三次。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  
用途:淋巴腺炎;术后感染调理。  
来源:传统药茶方。  
48.板蓝根茶  
原料:板蓝根5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抗菌抗病毒。  
用途: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咽喉肿痛;目赤;疮疹;肺炎;肝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49.板蓝青叶茶  
原料:板蓝根5g、大青叶5g、羌活3g、绿茶5g。  
用法:将板蓝根、大青叶、羌活用30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抗病毒。  
用途:病毒性感冒。  
来源:传统药茶方。  
50.蓝菇茶  
原料:板蓝根5g、山慈菇1g、连翘3g、甘草3g、青黛1g、绿茶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板蓝根、山慈菇、连翘至水沸后,冲泡甘草、青黛、绿茶5~10分钟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51.板茵茶  
原方:板蓝根5g、茵陈3g、郁金3g、苡米3g、绿茶5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肝炎;肝硬化。  
来源:传统药茶方。  
52.蓝英茶  
原方:板蓝根5g、蒲公英5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传染性肝炎;流感。  
来源:传统药茶方。  
53.蓝羌茶  
原料:板蓝根5g、羌活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解表。  
用途:外感发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54.白头翁茶  
原料:白头翁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抗菌。  
用途:热毒血痢;鼻衄;痔疮;温疟;神经性皮炎。(注:虚寒泻痢者不宜。)  
来源:传统药茶方。  
55.白翁止痢茶  
原料:白头翁5g、黄连0.5g、黄柏1g、秦皮3g、绿茶5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凉血,燥湿止痢。  
用途:热痢腹痛。  
来源:《金匮要略》。  
56.翁艾茶  
原料:白头翁5g、艾叶5g、红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痢。  
用途:冷劳泄痢;腹冷下痢;产后带下。  
来源:《圣济总录》。  
57.阿翁茶  
原料:白头翁5g、阿胶5g、黄柏1g、甘草5g、红茶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白头翁、阿胶、黄柏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红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养血止痢。  
用途:赤白下痢、脓血。  
来源:传统药茶方。  
58.翁归茶  
原料:白头翁5g、菊花尾3g、丹皮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白头翁、菊花尾、丹皮至水沸后,冲泡绿茶即可。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清热,祛瘀。  
用途:瘰疬遍生、身发寒热。  
来源:《本草汇言》。  
59.蒲公英茶  
原料:蒲公英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抗菌。  
用途:急性乳腺炎;外感发热;急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腮腺炎;瘰疬;急性结膜炎;肺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60.蒲香茶  
原料:蒲公英5g、香附3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理气;消炎。  
用途:急性乳腺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61.蒲核茶  
原料:蒲公英5g、香附3g、山茨菇1g、大蓟3g、虎掌草3g、绿茶3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蒲公英、香附、山茨菇、大蓟、虎掌草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理气散瘀。  
用途:瘰疬痰核;淋巴结发炎。  
来源:《滇南本草》。  
62.蒲花茶  
原料:蒲公英5g、金银花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  
用途:急性结膜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63.蒲乳茶  
原料:蒲公英5g、乳香3g、没药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蒲公英、乳香、没药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  
用途:各种化脓性感染。  
来源:传统药茶方。  
64.蒲肝茶  
原料:蒲公英5g、茵陈5g、柴胡3g、栀子3g、郁金3g、茯苓3g、绿茶10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蒲公英、茵陈、柴胡、栀子、郁金、茯苓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除湿,理气。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65.蒲胃茶  
原料:蒲公英5g、地榆根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和胃。  
用途:慢性胃炎;胃溃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66.蒲砂茶  
原料:蒲公英5g、橘皮3g、砂仁3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和中,养胃。  
用途:脾胃虚弱;慢性胃炎;胃脘胀痛;消化不良。  
来源:传统药茶方。  
67.蒲地茶  
原料:蒲公英5g、生地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凉血解毒,散结除痹。  
用途: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68.蒲瓜茶  
原料:蒲公英5g、瓜蒌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散结,和胃消痞。  
用途: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病;胆石症;胆囊炎有痰热症状者;肺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69.石红茶  
原料:石膏5g、红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肌,除烦止渴。  
用途:发烧不退、心烦神昏、口渴咽干、口舌生疮、发斑疹;胃热牙痛头痛;肺热喘咳。  
来源:传统药茶方。  
70.白虎茶  
原料:石膏3g、知母3g、甘草3g、粳米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知母、粳米至水沸后,冲泡花茶、甘草、白糖5~10分钟即可。  
功能:辛寒清热。  
用途:热病烦渴伤胃、腹满不适、谵语。  
来源:《伤寒论》。  
71.石米茶  
原料:石膏3g、粳米5g、绿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粳米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护胃。  
用途:温病初起。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72.石甘茶  
原料:石膏3g、甘草3g、绿茶。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和中生津。  
用途:热病汗多烦渴。  
来源:《伤寒总病论》。  
73.二石茶  
原料:石膏3g、寒水石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寒水石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涤痰。  
用途:痰热咳喘。  
来源:《内经素问》。  
74.石梅茶  
原料:石膏3g、乌梅2枚、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清热养阴生津。  
用途:发热口渴唇干。  
来源:《外台秘要》。  
75.石喉茶  
原料:石膏3g、知母3g、元参3g、天花粉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前四味药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养阴。  
用途:各种热性喉疾。  
来源:《喉科秘诀》。  
76.石芷茶  
原料:石膏3g、白芷3g、防风1g、荆芥1g、细辛0.5g、绿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石膏、白芷、防风、荆芥、细辛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  
用途:胃热牙痛、口臭。  
来源:《保寿堂经验方》。  
77.膏斛茶  
原料:石膏3g、石斛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石斛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增液养胃。  
用途:胃热津伤时饮用。  
来源:传统药茶方。  
78.夏枯草茶  
原料:夏枯草10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散结;抗菌,降压。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乳痈;乳癌;目赤肿痛;血崩带下;高血压。  
来源:传统药茶方。  
79.夏蒲茶  
原料:夏枯草10g、蒲公英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消痈。  
用途:乳痈初起。  
来源:《本草汇言》。  
80.夏香茶  
原料:夏枯草5g、香附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疏肝。  
用途:肝虚目睛疼、泪流不止、畏光。  
来源:《简要济众方》。  
81.夏星茶  
原料:夏枯草5g、胆南星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熄风。  
用途:肝风内动之口眼歪斜、头晕。  
来源:《滇南本草》。  
82.夏冰茶  
原料:夏枯草5g、冰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头目。  
用途:头目眩晕。  
来源:《闵东本草》。  
83.夏蜜茶  
原料:夏枯草5g、蜂蜜2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降压。  
用途:高血压;羊痫风。  
来源:《闵东本草》。  
84.夏莲茶  
原料:夏枯草5g、半枝莲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止痢。  
用途:小儿菌痢。  
来源:传统药茶方。  
85.夏槐茶  
原料:夏枯草5g、槐花3g、小蓟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泄肝热、凉血止血。  
用途:肝火上炎所致脑溢血、眼底出血、鼻血、尿血、痔疮出血等。  
来源:传统药茶方。  
86.夏英茶  
原方:夏枯草5g、蒲公英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消散郁结。  
用途:肝炎、黄疸;乳痈;疮疡;瘰疬;目赤肿痛;小便淋漓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87.夏菊茶  
原方:夏枯草5g、菊花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明目。  
用途:肝炎;目赤肿痛;头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88.夏甘茶  
原料:夏枯草5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热病口渴烦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89.夏芩茶  
原料:夏枯草5g、黄芩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肺泻火。  
用途:肺热咳嗽、痰黄稠。  
来源:传统药茶方。  
90.鱼腥草茶  
原料:鱼腥草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抗菌抗病毒。  
用途:肺炎;水肿;淋病;疮疡;湿疹;痔疮;肺脓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   
 
  
 |